硅片切割是半导体制造中关键的步骤之一,用于将加工完成的晶圆(Wafer)分割成单个芯片(Die)。该工艺直接影响芯片的良率、性能和后续封装质量。以下是硅片切割的主要方法、工艺流程及技术挑战:
一、硅片切割的主要方法
1. 机械切割(Blade Dicing)
原理:使用高速旋转的金刚石刀片(厚度约20-50μm)对硅片进行物理切割。
特点:成本低、效率高,适合大多数传统硅基芯片。
应用:常规IC、功率器件等。
2. 激光切割(Laser Dicing)
原理:利用高能激光(如紫外激光或红外激光)烧蚀硅材料,形成切割道。
隐形切割(Stealth Dicing):激光聚焦在硅片内部,通过热应力使硅片裂解,表面无损伤。
特点:无接触、无应力,适合超薄晶圆(<100μm)和脆性材料(如GaAs)。
应用:MEMS传感器、LED、先进封装(如Fan-Out WLP)。
3. 等离子切割(Plasma Dicing)
原理:通过反应离子刻蚀(RIE)或深反应离子刻蚀(DRIE)去除切割道材料。
特点:高精度、无机械应力,适合复杂结构(如TSV硅通孔)。
应用:3D IC、硅基射频器件。
二、硅片切割的工艺流程
1. 切割前准备
贴膜(Mounting):将晶圆背面粘贴到UV胶带上,固定芯片位置。
切割道对准(Alignment):根据光刻标记(Alignment Mark)定位切割路径。
2. 切割过程
机械切割:刀片沿切割道(Scribe Lane)高速运动,同时喷水冷却。
激光切割:激光束扫描切割道,隐形切割需后续裂片(Breaking)步骤。
等离子切割:通过刻蚀气体(如SF₆/O₂)选择性去除材料。
3. 切割后处理
清洗(Cleaning):去除切割残留的硅屑和胶带残胶。
检测(Inspection):检查芯片边缘缺陷(如崩边、裂纹)。
分选(Die Sorting):通过探针测试筛选良品芯片。
三、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
1. 核心挑战
超薄晶圆切割:厚度<50μm时易翘曲、碎裂,需激光或等离子工艺。
窄切割道(Narrow Street):先进制程切割道宽度仅20-30μm,要求更高精度。
材料多样性:化合物半导体(如GaN、SiC)硬度高,传统刀片磨损快。
2. 发展趋势
激光+机械混合切割:结合激光开槽与刀片切割,提升效率和质量。
干法切割(Dry Dicing):避免冷却液污染,适合高洁净度需求。
智能分选系统:结合AI视觉检测,实时剔除不良芯片。
四、总结
硅片切割是半导体制造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,随着芯片向小型化、3D集成方向发展,传统机械切割逐渐被激光和等离子技术替代。未来趋势包括:
更高精度:适应5nm以下制程的窄切割道需求;
更柔性化:支持异质集成(如Si+GaN)芯片的切割;
绿色工艺:减少冷却液污染,提升环保性。
该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到芯片良率和封装效率,是半导体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。